你想走进孩子内心世界,他却“选择性”抗拒

来源:北京橘郡美高国际学校 时间:04-26

导语:

上期家长课堂中,和大家聊了孩子青春期的特点,开设心理学课程的意义,如何有效的与孩子沟通等话题。或许有些家长发现,当自己尝试着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时,却发现孩子“选择性”失聪,如何让孩子打开心扉呢?本期,赵冉老师继续为大家解读。

如何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

上文,我们分析了孩子青春期的特点,明白了亲子关系的历程其实就是从联结走向分离的过程,青春期孩子呈现出的叛逆、产生的亲子关系冲突,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家长要理解孩子成长过程的角色转换。但明白了这些道理,就能真正做好有效沟通吗?

想要达到有效沟通的结果,就要明白沟通中存在的障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家长们比较常用的一些沟通方式。

沟通障碍1: 无效沟通:心口不一,套路满满

一些家长发现孩子不愿跟自己沟通时,往往会伪装自己,表面上装作一副充分给孩子理解和信任的样子,取得孩子的初步信任,获得孩子的一些真实想法。然而,当孩子“吐真言”后,暴露出问题时,他们就再无法掩饰自己的焦虑和担忧,迫不及待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想法去做。

有时,为达到彻底“征服”孩子的目的,一些家长甚至还会用以前“套来”的信息对付,整治孩子!孩子很快就发现自己上当了,原本以为父母真的醒悟了,开始理解自己,尊重自己了!结果却发现父母只是在套自己的话!原来父母对自己表现出的理解和信任,竟然全都是套路,全是欺骗!内心受到伤害的孩子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相信父母的任何花言巧语!从此紧锁心扉,不再向父母透露半点心声!

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家长日常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孩子成绩的好坏。当看到孩子分数不理想时,家长很容易产生失望、焦虑的情绪,忍不住想要批评指责。而孩子表现出的沮丧、沉默、甚至不在乎的样子,让家长们更加生气。沟通气氛紧张又压抑,如何能顺利进行呢?

家长们不妨先冷静下来,让孩子多说,自己多听。无论孩子说什么,都不要评价,建议,嘲讽,警告……,只是听他说,然后确认他的感受,表达对他的理解和感同身受。让孩子感受到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产生信任感,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记住,只有当孩子感觉到你跟他统一战线时,他才能跟你敞开心扉。

此外,家长们还要静下心和与孩子探讨引起他这些情绪背后的事件或想法,弄清楚孩子真实想法、他在担心什么,打算如何应对,等等。家长还可明确告知,如需帮助可以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或经验供孩子参考。当然,这并不是单方面的说教以及“灌输”,更不是替孩子做主,而是把决策权交给孩子自己去选择,让孩子更有担当、更有主见。

沟通障碍2:刨根究底,纠缠不休

有的家长太爱孩子了,事无巨细都要操心过问,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控”孩子。但是,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也会有自己的小秘密,他们不愿再告知父母。

而家长并未做好孩子摆脱自己掌控的心理准备,更不放心孩子脱离自己的保护、“野蛮”生长,于是会表现的焦虑不安、心事重重,时不时的反复询问,在一个问题上反复纠缠,结果却让孩子更加远离自己。

解决方案:

孩子的成长,其实也是家长学会逐步放手的一个过程。孩子长大要独立,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家长不妨开始尝试放手。要知道,有时对孩子掌控的太多,就如同手中握住的沙子,你越是想紧握防止沙子掉落,往往沙子掉落的越快、越多。作为家长,要相信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是能力去解决问题的,尽管他们解决方法不一定那么成熟、正确。如果真的需要帮助,家长们可以给孩子一些必要的建议,在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持续给孩子最安全的力量。

沟通障碍3:互相隐瞒,粉饰太平

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赢得孩子的信任,就投其所好,迎合甚至去讨好孩子,在问题面前依然选择伪装自己的真实想法,粉饰太平,家庭关系一片和好的局面。殊不知,这种粉饰太平的做法,往往也会阻挠了良性沟通的进行。虽然自我暴露(exposure)是沟通中拉近距离的必要方式,但孩子个人对事情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面对家长的“表演”,他们也会选择同样的方式去应对。

解决方案:

哈佛大学幸福课里曾讲过一句话:“教育的本质不是被认同,而是被了解。”

被了解是为了表达自己,而被认可则是为了取悦他人。我们当然希望被认可,但是为了被认可,我们会不自觉戴上面具去迎合他人,到最后,他人喜欢的到底是你本身还是你的面具呢?

当人被了解时,除了优点,你的缺点一样被知道,当你愿意去和他分享,他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更了解你,你们间的信任会增加,你不会担心暴露你的缺点,他也不会担心一不小心说错话得罪你。因此,想要维持长久的关系,被了解是一切的基础,这也为更深层次的交流提供了可能。

沟通问题4:命令式沟通

“XX,我听XXX的妈妈说,XXX参加一个叫什么活动,你怎么没有参加?”

“妈,我和XXX情况不一样,我去那个没有用……”

“怎么会没有用的啦,你不要偷懒好伐啦,要为将来做做打算……(此处省略800字)

下一次无论什么活动,你必须去!”

指令性的话是最糟的沟通方式,是对尊重的践踏,指令语气的压迫性,往往带来孩子的抗拒心理。没有人喜欢被否定、被批评、被命令,孩子更不例外。

沟通障碍背后隐射的心理问题

一些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或者表现,往往会给出一些负面的评价,更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对比自家孩子。“干啥啥不行,气人名”,长期在负面评价中长大孩子如何健康成长呢?

从孩子出生起,很多父母就给他规划好了成长路线,并希望孩子按照他们的预期生活。当孩子的表现未达到他们的预期或者拒绝时,父母通常会把焦虑写在脸上,这种负面情绪很容易“传染”给孩子,也加重孩子内心的不安。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

人需要“倾听内在的声音”,“选择在本质上适合自己的东西”,才能达到自我实现。具体来说,自我实现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完美人性的实现,即作为人类共性的潜能的自我实现,包括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特性或潜能的充分展现;二是个人潜能的实现,指的是具有个体差异的每个个体的个人潜能的实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独特性、差异性需要个性化的教育来滋养,而非家长一厢情愿的“定制路线”。

有效交流的原则

综上所述,想让孩子打开心扉,不妨先从自身做起,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亲子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出现问题时,家长要学会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无条件积极的接纳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接受自己的不够好,同样也要接纳孩子的不够好,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成为真实的他自己。

重新认识你的孩子,就像认识一个新朋友一样,多一些正面评价给孩子,发现他生命中独一无二的闪光点,挖掘他的潜力、激发他的潜能。给孩子多一份信任和自由,放手让他去探索自己的人生。同时,家长们还可以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目标,与孩子一起不断的学习,消息共享,与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