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津公学,有这么一位“出身显赫”却又兢兢业业不露锋芒的老师。世界名校毕业,却甘愿躬耕中学教育近十载,育得桃李满天下。10年校史,9届毕业生,其中的大多数人都在她的教授和指导下怀揣着数学A*或A的好成绩申请进了理想的大学。可以说,目前牛津公学的每一个毕业生都曾是她的学生。如果你有任何关于毕业生的问题,找她准没问题,她熟悉每一个学生过去现在的所有情况。她即是本科毕业于剑桥大学数学系的牛津公学数学部主任Miss Huang。
2011年,牛津公学建立,迎来首届学生的同时,也迎来了学成归来的Miss Huang。自此,她与牛津公学,与牛津公学学子的缘分一结就是近十年。而这十年间,Miss Huang也是心无旁骛地专注于A-Level数学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并且成绩斐然。她的学生,考入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领衔的全球名校的不胜枚举;而在Miss Huang的带领下,数学部门也成为了牛津公学的王牌专业之一。
从剑桥大学的“天之骄子”到一名平凡的中学数学老师,Miss Huang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此次,我有幸邀请到Miss Huang,来分享她的故事。
从剑桥到牛津,从“不凡”到“平凡”
作为剑桥大学的毕业生,为什么选择了做中学老师?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好奇。我和Miss Huang的聊天就从这个话题开始。
“选择当老师的原因很简单,我希望能把我考取剑桥大学的经验分享给学生;把在英国求学的经历传递给大家,让更多学生可以从中受益。大家都知道英国教育的质量很高,但留学生怎样才能化地利用那些优势条件,我想我的亲身经验能帮上他们。”谈及她最初为何选择当老师这个话题时,Miss Huang如是说道。
“在国内,学校的毕业生往往不愿意投身教育,这其实不是一个好现象,也不太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而在英国,牛剑毕业生在中学任职的情况则很常见,我在英国读A-Level时的化学老师就毕业于牛津大学,而我知道的上一个牛津大学化学系毕业的人是撒切尔夫人。我当时就经常跟他讨论选课,择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这样的问题,他的很多看法和意见对我申请剑桥大学帮助非常大,也直接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
“说到这,其实你可以看到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学生的青少年时期。毕业时,我之所以没有选择进高校工作,就是因为我认为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才是最需要引导也最能被正确引导的,如果我能在这个阶段走进他们的内心,我对学生起到的帮助才能化。”
Miss Huang果然是数学系的高材生,愣是把这么一个满是情怀的选择拆解成的条理清晰逻辑分明。能把问题考虑到这种程度,她在此后的教学中能取得如此成就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老师是很好玩的
“如果你想了解最新的流行趋势、明星八卦啥的,随便抓个学生过来就可以了解到,别的工作有这个优势吗?”当我问Miss Huang怎么去看待教师工作的重复性时,她半开玩笑地这样回答。
“虽然教学内容可能变化不大,但每年教的学生都不一样,每个学生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而教师的工作是不可能是重复的,而且,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份工作比教师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新鲜感了。”Miss Huang又是一语道破了教育的真谛。
“我之前有个学生,求直线方程的时候总用一种比较笨拙的解题方式,哪怕我已经教了一种新的方法,面对这种倔强的小朋友,来硬的肯定不行,于是我另辟蹊径,每当他再用老方法解题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写个‘土’字,几次之后成功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跑来问我为什么土啊,那不土的方法怎么做啊。我再一次细致地分析了两种解题思路的区别后,他最终心服口服地接受了新方案。你看,和学生们斗智斗勇,这也是教师工作好玩的一面。”
“当我们遇到年龄大一点的学生时,立规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每接手一届新的12年级时,节课,都会严肃地告诫他们:没听懂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懂装懂、抄袭作业这样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因为收到的反馈并不真实,这样即使我想帮助他查漏补缺也无从下手。而我也要求自己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面对每一届13年级学生,我都会一遍又一遍地分享我求学历程,尤其是在英国读书的经历。学习、生活、各个学校的优劣势,我都会事无巨细地跟他们分享,也会结合他们的性格特点去指导他们申请相应的大学。我的观点是,升学不应只关注学校排名,只单一考虑名气,学校的调性是否适合学生的脾气,包括所处的位置偏僻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入读后的体验。而这些信息我都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讲起学生的事来,Miss Huang简直口若悬河。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我们今人所说的因材施教。Miss Huang的数学课堂无疑是精彩而高效的,而她真正打动我的地方就在于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案,这种指导不仅基于学习上,更在于对于人生方向的引导上。
一名老师是好是坏,我相信学生最有发言权。毕业多年的学生,回了成都,总会抽出时间来找Miss Huang聊聊天吃吃饭;甚至还有曾经的毕业生在她的鼓励下毕业后返校任教,和她成了同事,又在她的指导下在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无论时隔多年,Miss Huang都能如数家珍般地道出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而即便远隔重洋,她对这些曾经的学生指导也从未停歇,无外乎她会说不管与这些学生多少年没见了,再相逢时仍可以像老友般亲切。
“在牛津公学的这十年,我见证了无数学生的成长,学生们也陪伴我从一名菜鸟老师成长为了今天的资深老师。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我也非常感谢一路陪伴我走来的这些学生,他们是我的学生,更是我的朋友。”Miss Huang动情地总结了她与学生的深情厚谊。
Miss Huang为师之道中可圈可点的部分决不仅限于此,受篇幅所限,我仅能以寥寥数语勾勒出大致的轮廓,而最具价值的意义的就是那些细节。如果说Miss Huang曾经因为站在“巨人”老师的肩膀上而取得了成功,希望今天的孩子也可以好好利用June这个“巨人”来为自己争取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无疑,身为June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她的经验和见解将是孩子们取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