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毕业, 做了20年留学顾问后, 他创办了一所学校, 培养国际化的终身学习者

来源:上海美高学校 时间:05-18

上海美高双语学校的校董方正先生是一个很爱“折腾”的耶鲁人:毕业后好好的500强外企待不住,跑去开荒留学行业;20年留学做得如火如荼,他又掉头去开了双语学校;当了校董也闲不住,亲自给学生上课。

近日,橡树君对话了方正先生,廿余年一线教育行业经验,让他对东西方教育的利弊,以及中国家长为何焦虑的根源,有了更透彻的认识。

........................................

耶鲁校董亲自授课:

批判思维和探究精神受益终身

“相传大禹治水,13年内三过家门而不入,你认为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为什么选址定在北方?”

“如果降低有钱孩子的录取分数,让他们进入更好的学校,前提是他们必须要付很多的赞助金,从而我们可以让一些成绩优秀,没钱的学生有机会去往好大学。你认为公平吗?”

“忽必烈的蒙古大军,最终进攻日本失败,只是因为台风的原因吗?”

“如何用康德的理论,去解决钉子户的问题?”

这些开放性的问题,出现在7年级中学生的期中考试考卷上,出题人则是美高双语学校的校董方正,一位有20多年留学经验的耶鲁人。橡树君探访过不少学校,连亲自上课的校长都很少有,坚持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亲自上课的校董,橡树君倒是次回见。

20多年前,方正走出耶鲁大学的校门,从学校里带走了他觉得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怀疑精神,这也是他作为方老师,在讲台上不遗余力想要传递给学生们的一种精神。“古人说:尽信书则无书。我经常对我的学生们说,如果你相信书中所有的一切,那么跟文盲就没什么两样。”

4年前,方正创办了“上海美高双语学校”,他先后为高中部的学生讲授“西方哲学史”,去年开始也为初中生上“历史政治课”。方总成为了方老师。他现在的成就感来源之一就是当他提出这些耐人寻味的问题时,那帮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孩,跳出了标准答案的框架,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

“我觉得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不是真的。如果大禹13年里都没有进过家门,他怎么有空生孩子呢?我认为史官之所以这么写,是为了讨好皇帝。”

“当初忽必烈都蒙古大军之所以没有办法进攻日本,应该不仅是台风的原因。本来远洋的船就应该把台风的系数考虑进去,它应该造的非常坚固。蒙古人擅长打陆战,不懂得海战,所以他们的船是谁造的呢?原来是忽必烈占领了高丽后,高丽人帮他们造的。蒙古人对高丽人不好,高丽人怎么可能会全心帮他们船?一定在这边搞个洞,那边弄一点东西。所以这些船一出去以后就沉掉了。你只是奴役他们,他们怎么会真心帮你做事呢?”——这是一位6年级孩子的答案。

方正认为,这些提问是对批判性思维的绝好训练。一方面,当孩子拥有了批判性思维,他不会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他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是一种探究精神。无论他未来学习数学、物理,还是其他学科,拥有探究精神和批判思维的能力,都是他学习的底气。

虽然有很多家长认为,上海美高双语学校是一所“国际学校”,但从“血缘”上来看,它其实是一所体制内的民办学校。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必须要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全部基础课程。而在基础课程之外,拓展型课程和探究性课程则增加了更多国际化的内容,其中就包括方正非常强调的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方正先生在讲台上

20年留学顾问的“野心”:

从包装精英,到塑造学生

方正先生来自台湾,20年前他事业的起点是台湾逐渐兴起的“留学热潮”。根据他自己的留学经验,以及对留学流程的熟知,方正成立了留学顾问公司,把优秀的台湾学生送到北美名校。这份事业算是无心插柳,但也让方正获得了非常丰厚的经济回报。

2000年之后,方正逐渐把事业的中心放到了市场更大的中国,他陆续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杭州、武汉、成都等主要城市开设了分公司,事业越做越大。留学高烧不退的同时,留学生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

方正发现,他服务一些学业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申请到了美国的学校,作为留学机构来说,他们的工作是非常成功的。“但是,留学生们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是因为不适应美国大学的学习方式,或者是其他原因,总之有些非常优秀的学生就是学不下去。”

方正对历史非常感兴趣,研读历史能让他从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很长一段时间的变化,在宏大的时间维度中找到因果。中国真正衰弱是从清朝开始的吗?朱元璋定位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即便朱元璋死后,明朝的国力足以远征西洋,但国策在上,没有殖民地,不重视科技和商业,那从那时候起就奠定了中国逐渐走下坡路的历史必然。

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的成长,很多学生显然的行为偏差,可能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种下了因,到了高中大学阶段,外界能改变得非常有限。而针对这些学生的“留学不适应”,方正认为留学机构所能做的非常有限。挫败之余,方正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我只是在包装他们,并没有塑造他们。”

或许每一个教育行业从业者,都有办学校的梦想,因为没有什么事比办一所学校更能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也没有比亲自上课更能影响一个个年轻的灵魂。

机缘巧合之下,上海美高学校当时的所有者有意转让学校,方正当初只是在留学方面与学校有合作,多次交流后,他能够在教育行业做更多的事,于是方正顺理成章得接手了学校。

从2016年开始,上海美高双语学校除了最早的高中部之外,小学和初中部也开始招生开课,使用融合课程,目前在校总人数超过600余人。方正说,这是一所规模不算大,且非常年轻的民办双语学校,他本人也与家长交流非常密切,也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研,授课等工作中,可以说是一位管实事的学校所有人。

比起办留学机构,办学校最让你意想不到的困难是什么?本以为方正的答案会是教研、教师培养、中西方文化差异等等,没想到方正不假思索得回答:是家长。“太多聪明的家长,太少智慧的家长。”

家校沟通最具挑战:

聪明父母太多,智慧父母太少

“能把孩子送到学费不菲的民办双语学校的家长经济条件都应该不错,他们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是这个时代的聪明人。但为什么他们还是如此焦虑,孩子还是会频繁发生各种问题?我认为是因为他们聪明有余,智慧不足;第二则是太注重教育的效果,把孩子当股票在投资,太看重阶段性的起落了。”

在采访中,方正举了一个例子,听上去很像个笑话。十九大会议召开后,中国形势一片大好,小学部的几个家长找到方正,建议他可以适当增加中文课的比重,因为“孩子将来也不一定会出国,还是想留在中国发展”。

而前一阵特朗普的减税条令一出,几个小学的家长又来找到方正,建议调高英语课程的授课比重,因为“美国减税会把全世界的热钱都吸引过去,美国的经济没有问题,孩子将来不排除去美国发展。”这些父母非常认真提出这些建议,前后相差不到半年。

方正一方面不厌其烦得跟家长们解释,会把他们的意见综合考虑进去。但他也不断劝慰家长,“不要把孩子当股票那样投资”。他认为现在有太多父母,他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太注重教育的效果了,“聪明人怕亏钱,怕输,怕吃亏,任何震荡都让他们没有安全感。”

虽然这么说很多家长会不高兴,但的确看到他们表现出的焦虑,就跟炒股票怕亏钱一样。有人告诉你,这支股票最低能到120买进,但你总想着它能到100。这支股票最高300元卖出,你会不会还想着它能到400元?

现在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教育体制很难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你真的要全盘照抄西方的教育方式去培养孩子,家长们就会很着急,怕自己的孩子的知识点跟不上同龄其他孩子。当他看到一个个里程碑竖起来了,他才放心自己的教育投资是有效果的。这是典型“聪明”家长的想法。

那什么是真正有智慧的家长呢?多年前,方正曾偶遇台湾一位很有名望的高僧对他说:三等父母眼中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这是绝大部分家长的境界);二等父母把所有孩子都看成自己的孩子;一等父母是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的孩子。这样的观点恰恰与纪伯伦那首流传甚广的《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不谋而合。

为人父母的界限:

不用自己的经验干涉孩子的选择

不过方正坦言,要做一等父母真正有智慧的父母真的很难,就算是他有时候也忍不住会对孩子的未来有自己的设定,一旦孩子的选择和自己的设定有所偏差,考验父母智慧的时刻就到了。这点矛盾,在方正的儿子成长过程中就特别明显。

方正本来计划小学阶段,儿子在体制内接受比较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奠定“中国人”的基础,初中之后就开始走国际教育的道路,一路向上最完美的结果就是进入父亲的母校耶鲁大学。

没曾料想,儿子在中考中发挥出色,被上海中学本部录取。高中毕业后,方正认为本科阶段留学应该是顺利成章的事,也在积极对接海外学校。在参加完哈佛法学院的交流项目后,儿子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他却宣布,要在中国读法律本科。“因为他认为如果将来要在中国从事法律工作,必须要从学习的中国法律开始。”

方正拗不过儿子,于是父子之间有了一个“君子协定”,只能填报“北京大学法律系”唯一一个志愿,如果考不上就等一年再申请赴美留学。“结果儿子就考上了。”说起这段经历,方正如所有天下父母一般,无奈中更多的是满满自豪。

现在儿子已经本科毕业,计划留学深造。方正欣慰得说,现在与儿子聊天,发现他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构架都非常熟悉,如果儿子当初走国际教育道路,或许就不会有现在这般深刻的认识。

父母或许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可以轻易得判断孩子选择的对错,但是依旧需要让孩子自己去碰壁,自己去体验。如果父母要替孩子包办未来要走的路,万一他在社会上碰到什么挫折了,个就会责怪自己的父母。

上海美高双语学校足球场

培养目标:

双母语的国际化终生学习者

在办学中,如何处理好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是很多双语学校都在思考的问题。方正经历过体制内教育,也接触了西方最的教育,他认为,体制内学校的知识点肯定是比英美要深的,但欠缺思考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完成课纲所要求的教学之余,学校在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培养方面,做了很多与西方教育接轨的工作。

方正强调,对学生而言,最基础的就是过了语言关。在双语环境的浸润下,学生真正实现双母语。其次就是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适应。上海美高双语学校的老师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老师的教学方法和价值观都有差异,如何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如何与不同国籍的老师交流沟通,这对学生而言是历练和挑战。

“我希望从上海美高双语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够充满对知识的渴求,养成学习的习惯,对于学习有一辈子的热情;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借助自己所做的事情来改变这个世界;我同时希望他们能认同不同的文化,理解包容不同的人。”

从录取成绩上来看,上海美高双语学校也表现出众:2016年的高中毕业生100%被美国排名前100的大学录取,60%被全美前50的大学录取;2017年,42名毕业生全部录取到美国Top80大学,60%的毕业生被美国Top50大学录取,30%的学生拿到奖学金;2018年,已经有学生获得了全美专业排名前4的芝加哥艺术学院、前27的帕森设计学院等知名大学的提前录取Offer……

随着小学和初中部的成立,相信方正先生对中西兼容教育的理解和实践,将惠及到更多学生。

如果您想与方正先生同行,

一起实践这场中西教育融合的探究,

欢迎关注以下美高春季插班信息:

考试时间

1月27日 上午9:00

2月3日 上午9: 00

招生对象

春季插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