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那些30岁左右职业遇到极大瓶颈的人,MBA真的可以成为你的救命稻草,它不但可以帮助你实现职业转型,还可以帮助你完成华丽跳跃。
而对于那些对于未来还没有想清楚做什么的人,MBA不但可以帮助你解决迷茫,还可以帮助看清楚你自己。
所以,说读MBA没有什么用处的人,大部分都可能是没有真正读过MBA的人,听别人那么一说,以讹传讹,就当真了。
事实上,即使是马云这么爱在各种公开场合说MBA没有用的人,不是也在北大光华MBA楼里冠名了“阿里巴巴报告厅”吗?而阿里巴巴公司读过MBA的人,可能得够你数一下午。
这是商学院提前锁定人才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达到了商学院的重要目的:降低笔试的难度。
如果提前面试通过,一般来说,考生通过国家线就可以直接入学,这也符合商学院挑选学生的本质,那就是考生的综合素质,比单纯只会笔试更为重要。
而很多同学还停留在之前的思维方式,认为埋头考笔试就好,实际上这是把精力放错了地方,错过了提前面试后,正常批的名额非常少,竞争极为惨烈。
而且,你最后还得参加面试,为什么你要选择这样一个方式伤害你自己?
究其原因,基本都是被他们自己拖延症给害死的。今年有一个考生告诉我,说他2009年就计划考MBA,当时觉得有点忙,等几年再说,然后就等到了2020年。
十年过去了,依然还是那么忙,但是世界也变了。
北大的学费从2009年的8.8万,去年涨到39.8万,报名录取比从当年的20%到了现在3%左右,一切都变了,只有你还在犹豫。
他们终于下定决心在今年报考,但是又开始纠结报学校的批次、还是第二批次。有些同学认为无所谓,反正都是一样的,最后一批再报吧。
而事实是:越靠前越占优势,很多商学院担心学生到处报考其他学校,所以会在早前提前给你offer,以此来绑定你。
这也意味着前面批次会狂给offer,后面几批基本都是捡漏了,因为学校也知道,后面的人几乎都是那帮拖延症的人,不录也罢。
看起来没毛病啊,但问题在哪里呢?
问题就是同学们自己写的材料,大多是一塌糊涂,根本无法引导商学院的面试老师提问,于是面试老师上来一顿全方面问,同学被面得千疮百孔,欲哭无泪。
材料写作跟面试效果息息相关,只有把材料写得足够好,能预置很多巧妙的“彩蛋”在里面,才可以用材料引导老师问问题,这些问题都尽在掌握中。
也许,十年前这个思维是正确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面试辅导市场非常成熟了,你的对手是谁?是那些经过多次面试、复盘、面试、个性化一对一的人,他们是集团化的专业作战,而你只是个孤军奋战新手!
而每个学校每年报考的机会只有一次,如果贸然尝试,失败了只能等明年才能报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