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合作
课程分类
您当前的位置:南京习知网 >南京习知网 >公务员如何准备考试

南京公务员学习网

公务员如何准备考试

发布时间:2023-06-19 13:35:11 已帮助:

公务员如何准备考试

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许多朋友都很容易走错路.本文主要是整理一下在准备考试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复习。

公务员如何准备考试
一、贵精不贵多

  很简单、很经典的一句话,似乎都懂。一旦实践起来,很多小伙伴不自觉就陷入误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当你妄图在无限的知识领域去追寻、去探索,往往容易东一鳞西一爪,似乎总在忙忙碌碌,其实啥都没学到。
  作为一个曾经的考生,我的行测算是相当不错的,现在回头去看,其实还是有很多的题目当时没有真正理解到位。但这其实不影响临场取得不错的分数。所以,在开始备考的时候,尤其部分在职比较忙的小伙伴一定要抛却“求全”的心态。
  一是不要妄图学好所有的模块。行测分常识、言语、判断、资料、数量五大模块,内部又有一些细分的小模块,各个模块对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个小伙伴的基础、天赋领域也有差别,比如:从小数学就不大好,学习数量、资料就比较辛苦,这时候一定要注意理性面对——十分套路的资料一定要把握住,实在学不会的数量可以理性放弃。比如:常识模块的法律经常记不住,这时候就要适度养成分析理解的习惯,避免过度加重记忆的负担。整体而言,只要有两到三个优势的模块,其他一两个整体不错,最后个别模块不要过于拉跨,临场就能取得不错的分数。
  二是不要妄图做完所有的真题。行测考了这么多年,加上事业单位职测考试,以及一些其他的选调、人行、军队文职等,留下的真题实在太多太多,很多初次备考的小伙伴总会有个想当然的规划——每天做多少题,到考前总共能做多少题,似乎只要做了这么多题就能进步了。其实,题目是做不完的,更关键是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掌握类型题,才能实现临场又快又好的目的。沉迷于刷题而缺乏深入理解,除非天赋理解能力超强,一般都很难有很好的结果。
  三是一定要先模块再整体。前面说了,很难做到五大模块都突出,但同时也必须有自己的优势模块。这时候学习一定要有方向性了,特别套路的资料、判断要先行稳定,需要积累的言语、常识逐步积累。等各模块速度、正确率稳定下来以后,再考虑数量。备考过程尽量遵循这样的顺序——只有强势的模块,才有更好的套题。强势模块在临场能给时间分配、心理稳定等多方面提供支持。这时也有一个问题,比如在资料分析上,也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设定速度和正确率的双重目标——数学能力较强的,以国考为例,大致可以达到“25分钟,错一两个”这样的目的;相对较弱的,就可以适度调减成“28分钟以内,错三四个”的次级目标。资料弱,就需要在常识、言语、判断适度找回来。

二、重套路重理解重对应

  行测大多数都是套路题,都是需要学习到位到底的。备考过程中,千万不要光听光做不思考,要尽量强化理解,形成对应,尽量养成思维。奥运比赛的终究目标是获得,考试的终究目标就是取得高分顺利上岸。尽量少学些花活,多对应些实用的临场思路。
  一是套路题务必理解到位。很多小伙伴学了不短的时间,一些基本的套路仍然不清楚、不熟悉,资料分析的基本公式、翻译推理的常见翻译、排列组合的正常思考方向,这些东西都是乱的。一些经典的套路题,要么不会做,要么做很慢——大多数资料、逻辑差的小伙伴就有这情况。之所以称作套路题,就是需要学习需要理解需要临场快速做对节约时间的题目,也是学习的重点和关键,这部分千万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似是而非,遇到同一类甚至同一个题目一错再错,那样上了考场必将是时间和错误的“双杀”。
  二是学习过程多思考。就像主席说的,很多小伙伴往往“自己懂了一点,就以为满足了”,听懂了课、看懂了解析,就以为会了,实际操作起来又慢又经常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思考——遇到不懂的题,要抛开解析,自己重新理一遍,直到彻底理解为止;遇到不懂的知识点,要沉心静气、迎难而上,直到彻底搞懂为止。这个过程,一定是很累的,因为需要动脑子,但对后续的学习帮助很大,对临场的帮助很大,对最终能否上岸至关重要。
  三是尽量养成临场的思路和习惯。有的题,本质上是不让做的,要学会合理地猜甚至理性地放弃。有的题,是大家都会但很容易浪费时间的,要努力去寻找捷径。有的模块,比如常识,是涉及领域特别广靠记很难记住很多,需要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找准学习的重点。有的模块,比如判断,是需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朝着正确、合理的方向去思考,才能临场做得更好。总而言之,小伙伴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秉持“临场标准”,多从在考场上该怎么做怎么才能做更快,即使不会需要如何合理猜题。要有舍有得,要通盘考虑,要更多地关注怎样把全卷做好。

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习到底、理解到位,还有一个很大的关键,是不能偷懒,不能满足于做做题就拉倒。电子时代,为刷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带来了个很容易陷入的误区——部分小伙伴更习惯于用手机刷刷题看看解析,而缺乏笔记、整理的过程。
  笔记是为了深入理解知识点。很多小伙伴其实不会记笔记,听课过程中,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经常会觉得跟不上——笔记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有的东西你已经很清晰一听就懂了,再记下来又有什么意义呢?真正需要对应的是你不够理解或者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点,需要课后继续巩固、消化、吸收的内容。回顾笔记的时间是听完课的一两天之内,这时候可以结合例题重新进行思考,看哪些内容已经会了,哪些内容还需要回放吸收,哪些内容需要重点拎出来今后不断回顾。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让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实现“学到底”的目标。
  整理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听完课、做完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整理,否则效果比较差。似乎听懂了,似乎会做了,是“没学到底”最典型的两种表现。带着这样的问题上考场,很容易出问题。备考过程中不要轻易有“这个不会考吧”“这个太难了”的想法,尽量把该学的都学到位,尽量把该会的都学会——任何一个机构、任何一个老师,讲的主体课程,一般都会包含这部分内容。更关键的是你是否能沉下心去琢磨去钻研去解决问题。整理的过程很痛苦、很浪费时间,但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说不会整理?先把不懂的题搞懂,为什么错?下次遇到该怎么想?怎么避免掉到坑里?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就是很好的整理。
  千万千万不要偷懒。讲到这块,很多小伙伴经常会冒出两个问题:一是我没有时间呀,二是这样做也太难了吧。对于个问题,关键是从两方面提高认识:一方面前面讲过的贵精不贵多,就行测而言,能真正完全搞懂八九套题(也就一千题左右),遇到很多题目都会觉得眼熟,对于在职时间紧张的小伙伴可以朝着“精”而努力。另一方面要学会吃苦,早上早点起来,晚上稍微晚点睡觉,周末休息日牺牲点休闲娱乐时间,几个月下来就能增加很多学习时间。至于第二个问题,就纯粹是观念的改变了,备考肯定是难的,毕竟竞争摆在那,需要的分数摆在那,要想着随随便便学下就上岸,对于大多数小伙伴还是不大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