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越来越多的孩子关注音乐学习,不仅是因为“双减”腾出了时间,也因为85后和90后的家长提高了艺术教育意识。然而,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学习一种乐器,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音乐素质,培养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所需的素质。那么,我们如何保护和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天生兴趣呢?
从最早开始,让音乐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尤其重要!日常播放一些适合孩子的音乐,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感知力和聆听力。
但这里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当代的很多网络歌曲,为了夸张节目情绪,故意用一些奇怪音调、特殊音效,听这些音乐是不利于孩子听力发育的,一定要尽可能避免!
西方许多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如帕莱斯特里那、蒙特威尔第、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等,在参加活动中,从开始担任唱诗班的小歌手到后来成为风琴师、指挥、作曲者。
研究表明,6个月的音乐训练就足以使孩子们在说话时表现出更强的阅读和音高辨别能力,同时这个研究也证明了大脑的可塑性,表明相对短时间的训练对儿童大脑的功能组织有很强的影响
所以,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同欣赏音乐,聊聊对一首乐曲的感受,与孩子沟通乐曲背后的故事,养成孩子自己的音乐思维,这也是有助于之后音乐学习过程中,孩子找到属于自己要音乐表达的方式之一。
在音乐学习最初的道路上,有些人总是喜欢以自身的理解、判断去指导孩子,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而根本不管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适合不适合,是否真正的理解和懂得乐曲本身的内涵。
其实,音乐启蒙就是要让孩子能享受音乐,喜欢音乐,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