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上海金山区枫叶学校 编辑:佚名
上海枫叶国际学校学生与外教的故事:追寻,记忆中的他
1006班 杨同学
早在来到上海枫叶之前我便与外教这个群体有过接触。那时候我的年龄还不大,**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外国人着实让我害怕,甚至还哭了出来。我只记得的,是在那时泪眼朦胧中,看见的那个金发大个儿有些无措,只能轻轻摸了摸我的头。
他叫Kant,我**位认识的,也是来枫叶前唯一认识的外国老师。
我在他的班里呆了几年,从最开始的发音含糊不标准,到后期能够流利的进行演讲演示,我是在Kant的悉心指导下逐渐成长起来的。本以为这样的日子可以持续下去,却没想到的,他在我初一那一年去了云南:不是为了旅游,是去支教。
他总是有着一些新奇的、让人琢磨不清的想法,谁都没想到他这样一个中文也没学多少的外国年轻人,会突发奇想的去边远的云南,他说那儿的风景很美;他想翻越崇山峻岭只为为那里得不到教育的孩子播洒知识的甘露。我问他,你要去教英语吗?Kant笑着回答我说,不,我想去教社会学。
他是在树繁蝉鸣的初夏离开上海的。辞了**,退了公寓,提上一只小行囊,揣上满怀的热情与希望,独自一人去了云南,那片神奇的,他向往着的土地。他在抵达云南后的一周给我打了个,语气里满是兴奋与快乐,“嘿,你知道吗?这儿可真是个好地方!”
我在那之前从未去过云南,本以为那儿的条件艰苦的不行,没有信号,缺乏水与食物。但是Kant在里告诉我的可不是这样——或许真实情况就是这样的,只是他的乐观让一切都美好了起来——,“这儿的孩子都很活泼积极,虽然有一些小鬼十分的调皮。在山里通讯是不太好,但是到了镇上一切都很好,有集市有戏院。噢老天!我可得告诉你我是真的喜欢这儿!”
我把原来想好的,想要劝说他回上海的话语咽了回去。我担心他不习惯,可事实上呢?我不由地对这个想法感到些许惭愧起来,他好好的,他喜欢云南,喜欢那些孩子们,喜欢教书,我又有什么资格去干预他的理想呢?
之后他又和我聊了很久。聊他自己发生的趣事,聊他班上的孩子们,也提到了和他一起**的几位同事,他说那些云南老师和孩子唱山歌真的很好听,就像是教堂里的圣歌一般。“我爱他们。”他这么和我说,“他们太棒了,是来自自然的淳朴造就了这样的他们。”
Kant把孩子们比作山间的精灵,他说能教他们书真是十分的幸运。说到这里我便问道,“你为什么要去教社会而不是英语?”Kant想了想,笑着说道,“不是教,是交流。我更喜欢与他们交流,我只是想和他们交流我们不同的思想而已。”
后来Kant说,他把我也介绍给了他班上的孩子们,说我是一个“想法很独特的大姐姐”,搞得那些孩子们对我都很好奇。“你以后要来云南啊!”他这么和我在里道别。
我笑着说我会的,末了告诉他:“你真是个很特别的外教。”
我是真这么觉得的,Kant很特别,与我“臭味相投”,认识他是我攒了一辈子的好运气。
所以2015年的暑假我就要去云南了,去他所在的那片土地。去支教也是我的梦想,很荣幸的,能够又一次在Kant老师的指导下更进一步。
上海金山区枫叶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