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的课程包括两类:必修课和选修课,通常来说必修课的学分较高(3~5分),选修课的学分较低(1~3分)。而且必修课程会有数量限制(防止大家选多门必修课快速增加学分)。
关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上课安排,想和大家详细的说一说,我们一般只有研一有课(文科类的可能研二上学期还会有课程安排),而选修课是可以学期也可以第二学期上的,如果你研一上学期就把能拿的学分都修完,那么你研一第二学期就会比较闲,可以尽早进入到实验室,甚至外出实习。
而必修课程通常会单独分配,比如研一有哪些必修课,研二又有那些必须课,是不会重复的,所有这是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区别,大家一定要知道。
在选课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点,选课的时候注意上课时间不要冲突。所以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课程。
以凑够学分为小前提,合理分配课程的时间。建议大家研一上学期可以多选几门,下学期就会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做课题或者其他事情了。。
研一的课程成绩将会计入到以后的学业奖学金的评选中(特别重要),因此,拿到不错的课程成绩对我们以后的评奖评有较大的优势。
毫不夸张的说,师兄师姐可以用一两句话给你形象的介绍某门课程的特点,让你在短时间内做出自己的选择。此外,师兄师姐的选课基本经历了几届同学的亲身体验,毕竟大家都会在选课之前问问自己的直系师兄师姐,有没有要避坑的地方。当然,如果师兄师姐上过这门课,感觉特别难,没价值,也会提醒后面的师弟师妹们。
当你选完课之后,选过这门课的师兄师姐很可能会把课程的书籍、课件和资料等也都给你,这样就不用自己再去找专业书籍和资料了,特别省心!这样还可以拉近和师兄师姐的关系。
这里跟大家透露下,研究生的很多专业课考核的标准是多样的,通常考试只占一部分,其他的比如课堂作业、课程汇报、小论文翻译、小论文写作、各种实际调研活动等也会算到成绩里。不过大家不用太过担心,因为听师兄师姐们说,都不难!
选课的时候千万不要一个人埋头乱选。要多去了解一下其他人的想法,说不定他的想法会比你自己的想法更好呢。
你可以和你的室友聊选课,也可以和你课题组的其他新同学聊下选课,看看大家的想法,在这个过程还能增进和其他同学的感情,发现其中深藏不露的大佬等,这是你结识小伙伴非常好的方法,我现在就认识课题组的几个小伙伴,大家还经常一起去吃饭,这种大家都关心的事情是最容易增进交流的。
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你选了一门极为冷门的课程,你也不知道周围小伙伴有没有选时,心里是玄乎的,在没有和其他人交流的情况下,有可能面临着人数不够而不能开课的风险。
如果课程因为人数不够,开不了课程,那你的培养计划会被打回来,你又要重新选课,重新找老师签字等,搞得身心疲惫。
如果在选课之前你能够了解周围同学的情况,就完全可以避免。
选课的培养计划需要经过导师的审核然后签名,有的导师也会要求自己的学生去选修某门课程,掌握某一方面的能力,因此询问导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但是在找导师审核前,上面讲的三步要先做,最后才找导师确认选课情况,绝大部分的导师不会手把手指导你怎么选课,更多的是先让你的师兄师姐给你提建议,然后在选的差不多的情况下,他们再看你的选课情况。
很多同学的导师都是大boss,可能根本没有时间理我们,所以我们更要做好前三步,把自己做好的方案呈现在导师面前,让大家能快速的解决完这件事情。
如果导师没有意见,那自然最省事啦,我们的选课就可以结束了。当导师提出了关于选课的一些意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我们之前的选择进行调整,得到最后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