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学府考研

400-882-5311

全国学习专线 8:00-22:00
南京学府考研
学府考研辅导教师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考研辅导培训  短短数年内打造了“学府考研”这一国内知名的高端教育品牌  授课20年来辅导考研学员已超过10万人  
您当前的位置: >南京习知网 >南京培训学校 >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学校新闻

复习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9-05-24 13:59:34 已帮助:587人 来源:南京学府考研

复习注意事项

杭州课程

小伙伴们复习的时候是不是总是找不着学习的重点,没有规律的乱复习呢?学府考研为大家整理了考研的复习计划,大家快来看一下吧

复习详情

  众所周知,教育学是一门很受大家欢迎的学科之一。

  在2019年的考研初试结束后,

  不少同学就已经进入了严密的备考复习过程中。

  只是,不知道面对次复习教育学专业的考生来说,该怎么复习备考比较好呢?

1、教育学原理非常关键,


  这部分涉及到教育学最基础的知识,也是考得最多的,

  每年的真题中教育学原理占了总分的三分之一左右,

  并且教育学原理还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要是将教育学原理复习好了,

  教育学考研就可能成功了一半。因此,针对教育学原理的复习, 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于:

  1)时间一定要分配充足,这一部分的内容非常细致,也要求记得非常清楚,所以一定要分配足够时间;

  2)一定要足够仔细,教育学原理的考点非常细致,所以对基本知识不只是要了解,更需要理解、记忆,特别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更是需要引起重视,仔细应对;

  3)根据各章特点,重点突出,具体来说,课程和教学章节相对较难复习,

  每章节可供学习的知识内容都很多,信息量也比较大,

  而且涉及到教育史的知识都偏理论性,这也是对跨考生来说比较困难的一点。

  因为相关知识经验少,对知识点的了解也不多,学习起来就变得很是困难。

  再就是教育学的知识点除了多外,还比较琐碎,不容易和其他章节链接在一起,

  所以,需要考生在复习时多做笔记,增加记忆。

  总之,教育学原理是重中之重,占到 100 分,

  多用时间是值得的,这部分记忆的东西多。只要你肯努力,够仔细,是完全可以得高分的。

2、中外教育史

   也是占到 100 分,这部分在历年考研中区分度比较大,最主要的失分点在于中外教育史内容较为零碎。对于中外教育史的复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适当的记忆策略,由于中外教育史的知识较为零散,所以需要采用有针对性的记忆策略,包括以国家为线索进行记忆,对从思想和实践改革的发展两方面展开,结合自己对于这个国家背景知识的理解,以及中外人物思想的相似性的对比进行记忆等;

  2)多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有利于将知识条理化,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中外教育史相对要简单,理解不难,框架比较清晰,按照大纲,按部就班的去复习就没有问题了。

3、教育科研方法

  约占到30分,教育科研方法这一部分的关键在于结合实践加以理解,


  对各种实验范式和方法只要理解并联系例子进行记忆,通常就不是那么难了。


  科研方法的复习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可能是更困难一些,因此更要结合实际的实验例子进行学习,

  切记死记硬背。是自己在已有例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这样可以加深理解、记忆和应用。

4、教育心理学,

  占到40分左右,学习理论和动机、策略重在理解和记忆,


  对于策略不是要记住,而是要会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在理解、运用的基础上,


  “记住”其实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从历年的考题来看,教育科研方法和教育心理学不会考得太难,

  因此基础部分的方法要掌握好,重点突出。

  如果是考教育学的学术的同学,最后会有选做题,

  两道题分别是科研方法和心理学的知识,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来选择。

  教育心理学那道题会让人感觉比较好做一些,

  科研方法可能会有一些写实验报告的步骤在里面,

  让人看了感觉比较枯燥,不好答,一般人不愿意选,其实说实话,

  最后选作科研方法的同学往往更容易拿到分数,因为科研方法的那道题比较死板,

  只要你能写出来,就有分数,但是教育心理学答题答不到题眼上,洋洒洒的写一大篇也没几分。

  上文中讲述了同学们在备考考研教育学怎么复习备考,以及在复习备考时该注意哪些事项的介绍,听了上文中讲述的内容,想必大家对于该如何复习教育学专业都了解了。


上一篇:暑期考研备战计划政英数全年复习法分享
下一篇:未来几年考研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南京学府考研地址:南航教学中心/金城教学中心/三江教学中心/江宁校区/浦口校区/仙林校区/新庄校区/孝陵卫校区/南大校区/ 咨询电话:400-882-5311
沪ICP备18048269号-2 网站地图 注册 登录 招生合作 版权/投诉 免责声明 更新时间:2025-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