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但是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一不小心就长大的。下面让大果情商告诉大家,一不小心从孩子变成了大人,是什么样的体验
上课很少不走神;
作业做不到十分钟脑子里已浮想联翩;
排好了一天的学习计划,晚上快上床时发现几乎一项都没有完成;
做在书桌前5个小时,其实只有不到1个小时学进去了。
……
好吧,这个人就是我!过去的我哈!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很难专心的孩子!
因此,“老不专心”的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没人比我更清楚啦!
由于“不专心”的低效以及所引发的内疚和压力,
一直陪伴我大学毕业、进入工作岗位,直到我决心做出改变。
我尝试了各种系统的“专注”策略,死嗑过“专注”背后的心理学和大脑神经学知识,
并在6个月的时间里实践专注策略,最终成功地成为了一个专注的人。
在每天10个小时繁忙的工作下,我还可以做到每周阅读1本书和完成1个读书笔记,
还可以每天坚持一万步,每周健身房3次,每次一小时。
在我从事儿童情商教育的工作中,我对怎样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尤其感兴趣,我常常想,
如果早一点学会专注的策略,养成专注的习惯,那么过去二十多年的压力、
愧疚、低效将转化为动力、自信和高效,可能会看到另一番奇妙的风景。
这正是我跟大果情商小伙伴们的共同愿景。
要是你对《从小养成专注习惯》这个话题感兴趣,那我邀请你来听12月26日的大果微课堂,
作为一个“专注领域”的重度爱好者和实践者,我将跟你分享这些内容:
1) 当孩子不专注时,TA的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
2) 从跑神到专心、从专心到跑神,大脑发生了什么变化?
3) 如何找到自己的“专注”杀手?
4) 培养专注应该从几岁开始?不同年龄的孩子策略有何不同?
5) 哪些“不专注”是属于正常范畴,而哪些需要咨询专家?
6) “不专注”的孩子最讨厌什么?他们会对“专注”有哪些偏见和认识误区?
7) 如何把“专注策略”放入孩子的日常作息?
8) 如何找到对你孩子最管用的“专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