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上海梦沃未来学院 编辑:佚名
音乐让人变得更聪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句话是对的,而且对大脑发育的好的影响肯定比我们现在所知的更多。至少能让聪明人,更聪明。但也有很多局限性,譬如说,必须要系统专业的长期音乐训练,而且也要是在年岁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坚持训练。对于神经科学来说,这个命题实在是很难,因为长期的人类实验是非常难以控制和精确测量的。不过,管它是聪明了一分、还是两分,有好处,为什么不让孩子去学? 我想,这点,对于家长来说务必需要考虑,同时也希望制定教育政策以及分配教育资源的人或者是以后有那样权力的人,也要更加重视艺术在孩子的教育中的比例和地位。下面美国夢沃学校(上海)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音乐的力量:
1、莫扎特效应,是真的吗?
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理论叫“莫扎特效应”,指的是幼儿如果常听莫扎特的曲子,无论是歌剧、演奏会还是交响乐,会变得更聪明。这个理论提出之后,1998年美国乔治亚州州长Zell Miller甚至提议,每年财政预算划105000美金给每一个在乔治亚州出生的小孩提供免费的莫扎特磁带或者CD。当然,1993年 来自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的心理学家Frances Rauscher和加州大学的物理学家Gordon Shaw在发表他们那篇著名的论文时,并没有说莫扎特会让小孩儿变得更聪明,而是说他的音乐帮助人的精神意象(mental image)和时间排序的能力变得更好。
精神意象是指长期记忆中具备的感知信息,譬如说对我来说最特别的视觉意象是很小很小的时候有年秋天外婆和妈妈带我去人民公园,我现在都还记得外婆牵着我的手,因为还很矮,我的手吊的高高的,画面的中央是妈妈拿着小铲子和小口袋走在前面捡桂花,路的两边种满了桂花树,风一吹,金黄色的桂花跟下雨似得落在地上,铺的满地都是。可能因为是极其美丽的画面,那个年龄的其他东西我一丁点都不记得了,但就这个画面记忆如新。
回到Rauscher和Shaw的1993年的那篇论文来,精神意象和时间排序的能力增强后,就会在某个斯坦福的IQ测试中的空间推理部分得分变高。但,就如之前的专栏 为什么聪明人有时会犯傻?理智和智商到底有没有关系? 中反复提到,现在的智力测试只能反映非常一小部分的大脑能力,而且谈不上精确。所以不能片面的说,一个IQ测试中的某一个部分得分增高,智商就增高了。但,anyway,当时一传十十传百,到大众嘴边时,已经快变成 “多听莫扎特,智商爆双百。” 一时间,洛阳纸贵,美国CD稀。
虽然后来一系列的研究并没有发现 听莫扎特或者听其他古典音乐,并不会对人的认知能力有什么长期帮助 (至少现在的研究还没有发现)。但是,与此同时,科学家也发现,在儿时经过系统并长期的音乐训练,会在某些方面,帮助小孩的认知能力发展。
2、音乐训练帮助认知发展
2005年的一个实验发现,小时候参加正统的音乐训练会让孩子对音乐的情感加强,换句话说,更能理解音乐所传递的情绪和情感,虽然是个很小的大脑变化,但是是长期的。从此之后就有不少实验抓们研究专业音乐课程会对认知能力的那些方面如,智力、记忆、语言和视觉有什么长期或者短期的影响。
数个实验发现,若儿时至少会一种以上的乐器,通过专业训练所得到的一些认知优势会持续存在到成人时期。有帮助的认知功能*括,推理、在多重任务之间相互切换、**记忆、计划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而且,通过统计显示(当然这个很有地域性),长时间学习乐器的小孩,会在学校里在语言(特别是学新语言)和数学上表现更优秀。
这些发现实际上也并不令人惊讶,毕竟练乐器锻炼小孩儿的动态感知信号(视觉和听觉)以及运动信号(手指手腕手臂,有些乐器还需要嘴唇的精确控制,如笛子、箫),这些高级认知能力的长期和强化训练必然会对学习和记忆带来好的影响。
通过比较很早就开始学乐器的音乐家和稍晚才开始学习音乐的音乐家的大脑成像比较,发现,早学乐器的人在胼胝体(corpus callosum,即左右脑之间相连的部分)的白质含量明显更多,而胼胝体是人类大脑中**的白质带。白质的区域相当于是汇聚大脑中的”电线“的部分,起着帮助位于不同不同大脑区域的神经元相互沟通、共同合作的作用。片面一点说,白质更多,大脑不同区域的链接就更多,那沟通更有效,高级的感知认知功能 就会更好(做需要多种感知的高难度**,如听写英语单词)。
上海梦沃未来学院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