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汉普森英语

400-882-5311

全国学习专线 8:00-22:00
南京汉普森英语
健全一套完善的教育服务体系  全力打造更适合中国孩子的英语学习模式  随新的行业发展机遇,致力于成长为个性化外语培训机构  
您当前的位置: >南京习知网 >南京培训学校 >怎样练英语口语?这是我见过的方法

英语口语学校新闻

怎样练英语口语?这是我见过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0-05-07 15:19:59 已帮助:544人 来源:南京汉普森英语

怎样练英语口语?这是我见过的方法

英语口语训练方法
 1、是提升输入:提高口语能力的根本,是同主题英语材料的海量输入,即海量地听和读。光大量输入不够,首先是说输入需要进一步达到海量的级别。通过同主题海量内容的输入,让学习者润物细无声地、被动地留意到外语的形式特征(即单词如何正确的构成句子)。这就是中国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个量要大到接近母语学习的量。每天4-8小时的听力和阅读,几年下来口语和写作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增长。海量输入就好像是张一直撒向大海的渔网,不断捕捞丰富的海产。
  没有海量输入做基础,一切口语训练都是沙上建塔和毫无意义的。绝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根本没有大量听英语音频和阅读,就盲目进行口语训练,结果是徒劳无功,让人垂头丧气。少量英语学习者非常重视输入,但输入量依然不足。我本人目前要求自己10天左右阅读或听完一本200页以上的英文原著,依然感到输入量有很大提升空间。
  为了学以致用,学习材料是与“我”密切相关,也就是要找与学习者工作、生活和兴趣最贴近的英语材料学习。《最引发成人青少年英语学习激情的三大素材》一文提供了选材的具体原则。
  2、是加强输出:提升口语能力的催化剂,是进行高效、有趣和实用的口语训练。
  不得不先要插一段,请各位同学别走神。因为有些网友提出质疑,认为根本不需要口语和写作训练,理由是不少语言学书籍提出:“只要大量输入就能将语言自然提高到高水平。母语和多语言地区的孩子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这是一种似是而非、不符合现实且相当幼稚的看法。因为:
  、英语对于中国人是外语而非第二语言。除了主动学习外,生存环境中几乎没有英语输入。输入量即使很大,也很难达到海量;即使速度达到海量,我们好多时光也是被耽误了的,根本没法和英语人士比;
  第二、绝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已错过或部分错过语言发展关键期;
  第三、相当部分的中国人学英语带有功利心和现实目的。他们的学习干劲和激情需要快速明显的输出效果来维持增强;而学习动力是决定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四、以实战为唯一黄金标准的国内高翻同传的专业训练,从来都不采用单纯输入的方法,而是同时进行大量刻意的输出练习;
  第五、海量输入和适量输出本身并不矛盾。在充分听读的基础上进行口语训练,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到底应该如何科学地做口语训练呢?
  爱尔兰多外语天才Benny Lewis创立了一种奇特的口语速成法,叫做“私人剧本法”(Personalized Script Method),解决了高效口语训练这一难题。(《爱尔兰屌丝发明“3个月流利一门外语”学习法,14年精通7国语言,环球旅行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年度人物》一文对于这位外语牛人有详细介绍。)
  私人剧本法的核心理念是,任何有效的口语速成训练法一定要从“与我相关”的剧本(Me-Specific Scripts)开始。
  如果说海量输入是用渔网捕鱼,那么私人剧本法就是针对性极强、立竿见影和一击制敌的渔叉,是与海量输入相辅相成、见效迅速的口语训练法。
  Benny Lewis的建议与众不同,他的外语学习口号是“想学一门新外语,就要从天开口”(Speak for the Day one)。他进一步要求,学习任何一门新外语,周就要制作与我密切相关的私人剧本,目的是说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话。用一个方法就可以理解私人剧本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内心渴望用中文和别人说什么,你就要尽量写出英文相应的剧本。
  详细说来,、口语操练的内容一定要有剧本,要事先充分准备和练习。不要在实际口语对话时毫无准地即兴发挥和胡说八道;第二、口语操练的内容一定是与“我”密切相关的。
 与“我”密切相关是什么意思呢?
  举例说明下。假设你从英语网站扒一段新闻做口语训练,主题是特朗普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如果你对特朗普不是特别感冒,最近也不需要在工作学习上就特朗普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流,特朗普这段就叫做不与“我”相关,更谈不上与“我”密切相关。既然不与“我”密切相关,这段口语素材就没任何训练的价值。反过来说,如果你几天后需要用英语和他人谈谈个人的工作经历,这段口语素材就是与你密切相关的。


上一篇:商务英语学习的方法技巧
下一篇:英语听力练习的重要性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南京汉普森英语地址:汉普森英语大行宫校区/汉普森新街口学习中心/ 咨询电话:400-882-5311
沪ICP备18048269号-2 网站地图 注册 登录 招生合作 版权/投诉 免责声明 更新时间:202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