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外攀藤热潮的兴起,家长们对中小学国际数学竞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能提高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也希望孩子们能更深入地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那么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国际数学竞赛是什么?
AMC数学竞赛和国内的数学联赛是非常不同的,国内的数学联赛在内容上超纲严重,与现实脱节,很多想要往这个方向的学生发展的学生往往无从下手。
以上海为例,谈到竞赛就会想到三大金刚:华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和复旦附中,一等奖基本上被这三所学校包揽。
与之相反,美国数学竞赛在内容上与生活连接紧密,会以一些生活例子相关的问题作为铺垫将孩子们引入这扇大门,从而在数学的海洋中与问题进行一场有趣的博弈,并且享受其中的乐趣。
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奋斗,这也给了国际学校一些热爱数学的学生一次很好地展示数学能力和机会。
数学各领域的知识点需要系统地梳理、分类,达到贯通的境界。
要像一张地图一样了如指掌。
拿到一个问题,迅速分类,即鉴别它归类于数学这个学科下面的哪个子学科,是几何、代数、三角函数,还是离散数学?如果是代数,是初等代数,还是抽象代数。
例如,AMC10比赛中常常考到“模”(mod)。这就是一个高等的抽象代数的概念。
拿到一道题,一扫题干,学生如果能立刻鉴定出它属于抽象代数的范围,那么十有八九这道题用“模”就能成功解决。
又比如,一道几何题由建立代数方程解决;而一道代数题用几何图形就能规避繁琐易错的运算,找到直觉的答案。
②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孩子需要像大侦探一样用逻辑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要同时使用逆向归纳(Backward Induction)和正向演绎(Forward Deduction)。
拿到一个题目,大量信息扑面而来,学生常常无从下手。
这时脑子里的问号要极为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要寻找什么?从终点出发,要知道一个答案,往回推最近的一步我们必须知道什么信息?要知道这个信息,再往回推我们进一步需要知道什么信息?题干中有没有这个信息?如果没有,我们就得不断往回倒推,直到无法前进。
同时,我们也需要考察题干已知的信息--有没有给你直接信号从哪里下手?
比如如果题干出现典型的信号词“the same as”或者“as twice as”,那你就应该立刻知道要建立方程。
如果信号是间接和模糊的,那么你需要往前推,用你所有知道的前提演绎出下一步的为真的一系列信息。比对这些新信息中有没有你需要知道的那个关键信息。如果没有,我们就得不断往前推,直到出现的新信息中有一个正是我们需要的关键。
这种解决问题的逻辑流,就像水流从树根开始从下往上走,同时也从树梢开始从上往下走,直到在树干中间某处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