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广州市斐特思学校 编辑:佚名
践行全人教育
广州斐特思公学秉承全人教育理念,融汇中西教育精华,传承英国斐特思公学150年寄宿教育传统,根植中国,放眼全球,致力于为下一代提供最优质的教育,使他们获得充足的能力和信心,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象征着阻碍,也代表一种品德。《易经》有云:“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即是山,特性是止。
但《易经》中所说的止是在应当止的时候止,应当行的时候行。里面蕴含着向上的力量,代表着动静结合,不失时机,克服阻碍,前途光明。朱熹说:“仁者乐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从此,山这种静穆稳重的静态特征与仁者沉稳刚毅的品质特征开始深入人心。
广州斐特思公学青山环绕,风景秀丽。初中部结合学校附近社区山多丘陵多的特点,将山的地理概念和文化概念相互融通,通过精心设计课程目标、学习体验和评估方式,开发出了一套集自我挑战、文化探究、团队协作、亲子互动为一体的坚毅力课程。坚毅力课程开篇挑战便是当地名胜号称“天南**梯” 的白水寨山。这座山**特点是有着9,999级台阶的登山石阶。
白水寨
白水寨风景区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景区内崇山峻岭,群峰挺拔,拥有原始森林、浅滩湿地、峡谷天池等广东罕见的自然生态资源,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落差高达428.5米的全国内地落差**的瀑布——白水仙瀑布。从山脚至山顶,修建在白水寨山丘陵线上的是远近闻名的“天南**梯”。这条广东省最长的登山步道,横跨三座高山,连接两大天池,共有9999级石阶。
课程目标
坚毅力(Grit)是美籍亚裔心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Angela Lee Duckworth提出的,是指对长期目标的持久热情与坚持。根据Lee Duckworth的研究,Grit 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比 IQ、考试成绩、家庭收入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更大。
广州斐特思公学初中部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GRIT特质的国际型人才。
课程准备
5月8日,广州斐特思公学初中部全体师生整装出发,前往广州增城白水寨,挑战号称“天南**梯”的9999级登山步径。
由于这次我们要征服的“天南**梯”是广东省最长的登山步道,横跨三座高山,连接两大天池,有9999级台阶。对于缺乏远足和登山经验的初中生而言,这是一个需要热情和坚韧、勇气与毅力的课程。为此,老师们历时一个多月从心理、体能、学术和活动设计等方面做足了准备:
学术准备
组建学术团队,编撰跨学科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出发前对白水寨及周边相关问题提前进行了探究。
活动准备
组建行程活动团队,负责过程活动设计及风险评估。行程活动团队的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把GRIT理念融入六项活动中,让登山不再只是体力和意志力的考验,还融入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力的锻炼等。
体力准备
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和周末时间,开展登山的体能储备。
从热身运动到耐力练习,从带着阻力伞奔跑到组织攀爬楼道,从队形队列训练到学校周边山峰模拟徒步。系统、科学、有序地开展登山前的适应性训练。
心理准备
通过学生集会、教师会议和家长会等方式,宣讲课程的意义和目标,充分动员学生、家长和老师,获得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通过制定学生手册、家长手册等,让孩子和家长都清晰地了解课程安排和相关活动。
后勤准备
为保障行程安全,在中方校长陈亮带领下,学校干部和老师们前往白水寨三次实地踩点,推演行程中各个细节的保障情况,确保活动万无一失。
实施登峰
5月8日早上7点30分,初中部全体师生在学校广场集结。
初中中外方校长雷宇和Stephen Deady 主持了简短却充满仪式感的出征仪式。学校总校长Marco Longmore和中方校长陈亮分别作了行前的动员。
当学生会**郭同学从Marco Longmore 校长手中接过校旗,并用力挥舞的时候,全体师生士气高涨,蓄势出发。
一个半小时车程,师生们有说有笑,一路高歌。山下,补充了登山物资后,老师和同学们在教练带领下开展热身运动,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挑战。
上午10点,随着初中校长一声令下,登山挑战正式开始。
除了完成白水寨9999级登山步径挑战外,孩子们还要完成老师们精心设计的六大活动,这些活动有的聚焦团队协作,有的专注学科知识,有的注重团队竞赛,有的侧重亲情体验。所有活动安排都环环相扣,井然有序。
活动一 挑水
以**个活动“挑水”为例,其中就蕴含了对学生坚毅力四个方面的培养。
规则: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1个折叠桶,用于在山底清澈的小溪中装水。
每个小组通过组内商讨自行制定水的运输方案,并将水运输到指定地点。最终计算的不是每个小组的总运水量,而是各小组人均运水量。
这个任务既要考察学生的策略和计划的思考能力,也要锻炼孩子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因为每个小组的成员体能上有差异,成员数量也不同,如何通过统筹和计划让小组的总运水量提升,达到**化人均运水量的效果,这是需要深度思考和快速决策的。
每个登山小组内,不预设组长,让孩子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根据个人所长承担不同的责任,锻炼孩子们的领导力。
另外,水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资源,水的利用和保护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孩子们在运送水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中,参与了这个世界性话题的思考。
陡峭的环形山坡,徒手攀登尚且吃力,还得手提一桶水,平添了挑战难度。任务卡发至每位同学们后,他们经过讨论,迅速制定了各自的运水方案和协作方式。互帮互助过程中,领导力得以锻炼。
其中一组遇到了一个难题:分配到的折叠桶,其中一个桶底有个小洞,怎么办?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更换折叠桶,但校长的答复是没有多余的桶。面对突发情况,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思考对策。
最终,小组中的Bruce同学自告奋勇,主动提出由他自己使用这个漏桶。Bruce同学的解决方法是用一根手指捂住漏洞,双手捧住装满水的折叠桶登山。
到达目的地时,Bruce桶里的水还是满的,几乎没有遗漏。他们组的平均水量也没有因为这个漏桶而受到影响,挑战成功。
活动二 经济小能手
第二个活动“经济小能手”与前一个活动紧密相关。这个任务,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在“心怀天下的公民”和“特立独行的学者”两方面的特质。上一个活动“挑水”的终点站是山腰的小卖部。老师们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小卖部的矿泉水多少钱一瓶?你认为这个价格合理吗?为什么?”
* 鼓励学生采访小卖部及游客
* 鼓励独立思考
* 鼓励全球经济
随处可见的水,通常并不会引起同学们太多的关注,但通过亲身体验运水的艰辛后,引发了孩子们思考山中运水的经济价值。
其后的活动设计,如“古诗词大会”、“定向寻宝”、“Team Pose”和“冥想”等的设计都致力于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如何将学科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如何在个体与集体中找到平衡点。
除了六大活动的设计。
行程中,我们还设置了两重惊喜:
惊喜一 父母书信
经历过近三个小时艰苦登山后,孩子们来到了预定休息点:3699级台阶。初中校长雷宇把大家集结起来,从背*里掏出厚厚的一叠信封,逐个分发给大家。
这是一封意想不到的家书。是在出发前,学校从每一位家长处收集而来。突如其来的家信,让孩子们在最苦最累时得到了**的鼓励。
孩子们认真读信的神态和感动的表情,让我们相信,他们读懂了字里行间父母的关心和关爱。同时也收获了继续挑战的动力和勇气。收起信件,平复心情,他们向着下一个目标继续前行。
惊喜二 亲人现身
中午1点多,行程过半,登山超过三个小时的同学们终于来到了4099级台阶的白水寨仙姑天池。他们受到了提前到达的老师们的夹道欢迎。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地作集体的反思和休整,然后是午餐和休息。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学校在这里为他们准备了更大的惊喜。我们安排学生们围坐一圈,带上集体反思所需的眼罩,早已“埋伏”好的父母,悄悄来到了孩子们身后。
在老师的指令下,他们完成了一次“信任游戏”。游戏中,孩子们集体身体后倾,倒进了亲人的怀抱。父母和亲人惊喜现身,他们紧紧相拥,孩子们在亲密互动中提升了对亲情的感受力,增进了亲子感情。
最后的登顶,不但让孩子收获了信心,也让家长有机会陪伴和见证了孩子的一次成长。
通过这次登峰, 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力、逆境抵抗力和坚毅力。
他们更加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课程评估
为巩固坚毅力课程学习成果,初中部老师们组成课程评估小组,对课程评估作了细致的设计。登山过程中,老师们通过耐力、毅力、安全意识、团队协作和配合度等五个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同学们自己也依据这些维度开展自评。此外,坚毅力课程中涉及学科内容方面的评估,通过课堂测评或展示的方式,完成了评估。
5月21日,初中部同学们邀请全体老师和家长们参加了他们的坚毅力课程的总结性评估和展示。这个课程展示是以坚毅力主题摄影展的形式进行的。展览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学习体验与成果评估的双重组合。摄影展不但讲述了一个个引发创作者和参观者深入思考的故事,也让孩子们有机会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通过展览,学生们站到了舞台中央。他们展现了学习过程与成果,就像是体育赛事,把家庭和社区成员汇聚在一起一样,展览也把家庭、孩子、社区聚集起来,让他们一起庆祝一个班级、一个团体、一个学校的学习成果。通过这次坚毅力主题摄影展的活动,老师、家长又一次共同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