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上海金山区枫叶学校 编辑:佚名
寻找不平凡
上海枫叶国际学校 1104班 陈文雯
来上海枫叶国际学校之后一直有个小小的遗憾,那就是学校不组织春秋游。这次选择放下一天紧张的课程,与几个好友一同去纪念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能踏出校门放松和实践的机会,对我而言,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秋游。
**站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车程并不颠簸,我观望着车窗外的景,听着车里安详的歌,很快就被早晨一贯的睡意征服。只记得边上的人拍拍我说:“别睡了,纪念馆到了。”我才急忙张开惺忪睡眼,下车跟着同伴走入纪念馆所处的宝山临江公园内。
领完票,步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黑色“淞沪魂”石刻长卷,它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主题墙。这长卷画的密密麻麻,有炮轰的场景、人民奋起的形象、婴孩哭喊的造型......昔日中国军民浴血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情形在这长卷之中展现。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很懂历史或是对史学很擅长的人,平时的我都是抱着“听故事”的态度上历史课。如今到了淞沪抗战纪念馆,一份又一份的文献资料在我眼前真实的呈现,一张又一张抗战士兵衰老又顽强的脸展现在已经泛黄的老照片上,一个又一个抗战遗留下的弹头冷冰冰地在橱窗里展示......这一切让我深深感受到:历史何止是故事这么简单?一切“罪证”都还攥在我们的手心,一切人民收到的苦难都还在我们的心头,一切受侵略的悲剧还被我们这个民族铭记。不,淞沪抗战绝不像故事一样是虚构和“一听就过”的,它是切实存在并且要让我们世世代代铭记下去的!
第二站是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原摩西会堂旧址。相比起上一个抗战纪念馆,我更喜欢这一站。这群犹太人们抛弃身后一切,不顾安危和路途遥远来上海求一线生机。他们在适应本地文化环境时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开拓自己新生活时不忘互帮互助。在这难民纪念馆,我没有闻到破败的、肮脏的、提心吊胆的“难民气息”,取而代之是一种温暖、明朗、坚固的感觉。在这能“与上帝同在”的摩西会堂里,犹太人树立了一个新生的家的港湾。他们挺起胸膛,不计前嫌,向美好未来继续冲刺。办报纸,办学校,开裁缝店,开诊所,开咖啡馆,听诵经……不论是精神还是物质生活,在上海逃难的犹太人都毫不落后,“小维也纳”便是对犹太人当时生活环境的一个很好的解说。
也许是家里有人做陶瓷和紫砂生意的缘故,我向来很喜欢参观古藏品。我喜欢古玩给人带来的那种安详和细腻,那种见物便联想到物件背后故事的情怀。这次参观了两个纪念馆,展品给我的感受正好截然相反。在淞沪抗战纪念馆,我看到的是“生死同心”的锦布、废弃的毒气面罩、破旧的战士的战靴等让人心痛又不敢回首的物件。在犹太难民纪念馆,我看到的是能带来美好青春回忆的犹太女人的婚纱,载满学校生活回忆的孩子的成绩单,记载当时犹太人生活的报纸等有幸保存下的能展现当时犹太人在虹口美好生活足迹的物件。
记得在回校的路上,我轻声向同伴抱怨自己思想深度不够,一天参观下来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考。但是从一开始的头脑空白到现在我对着电脑屏幕敲下这1000多字,我忽然觉得:思考原来在无形之间产生。
我又翻起相机里的照片,反复思考着讲解员当时的解说,回忆着和同伴们中午吃火锅的畅快,享受着在去纪念馆路上的闲适。我抛开一切学业烦恼,走出校门,就算我为此付出代价熬夜补功课到凌晨两三点,却也还是觉得这一天的游览——值了!
今年的一二·九,我与当年的青年学生一样,过得不平凡。
上海金山区枫叶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