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上海枫叶国际学校学生文章:与生命和解

来源: 上海金山区枫叶学校      编辑:佚名

与生命和解

上海枫叶国际学校 1009班 李致宁

**次接触这本书的文字,是在读《时文选粹》时读到了《目送》,讲生命中的人——父亲和儿子,讲作者自己看着亲人渐行渐远,与自己疏离,渐渐地偏离与作者生命的交集,直到永远离去。这也正是已近半百的作者龙应台人生头一次体会到亲人的离去,体会到真真切切的死 亡。书中有细细道来与生命中无数人的交集陪伴,写时间,写回忆,写离愁......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笔触极静。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人生有无数相逢,有无数离恨,然而亲人的落寞,不是由于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而是咫尺天涯的疏远。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是如此吧,父母子女的缘分,就像《父母的有效期限》所讲,也就只有那么短暂的十余年。除去儿时的依赖,剩下年少的轻慢,中年的惋惜,人们能被父母拥有多少年,又能真正地拥有父母多少年?那么失去半生陪伴的人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我无从知晓。从小听闻过亲人的去世,却从未听人提起过死亡。

除了一个人。

中学的同桌写过一篇文章,讲小学秋日假期和挚友去一所种满枫树的大学校园,在空荡的教室里,一起聊天、写小说,常常一坐就是一下午。小学毕业后和挚友渐渐疏远,恰逢大学搬迁,枫树也被尽数砍去,只是那段如此美好的回忆,却在文字里笼上了一层忧愁,这是为何?后来听同学说,她的父亲在那个时候因病去世,挚友的陪伴是仅有的宽慰,后来与朋友分隔,便也只能“愿友谊常驻,枫叶永燃”。她性格直爽倔强,除此之外在没提起过自己的悲哀,再次提到父亲,是在清明节放假前期,抱怨母亲非要让她一起去祭奠,“上了坟人就能活过来吗?”,她愤愤的说。

我无语。

这就算是与生命的和解吧。就像在父亲重病时作者明知父亲已 神志不清,却和母亲悉心照料,坚持和父亲讲以前的故事,为父亲买来新衣裤。亲人的逝去,**反应都不会是悲伤,而是怀疑,怀疑什么是离开,为什么如此突然,突然到只能安慰着母亲:“他是穿得得整整齐齐离开的”,突然到一下就释怀了。

那又能如何呢,离去的无法挽回,我们所能做的,只是不让任何一秒钟荒废,不再让任何一人目送自己远去而不知,因为人无法回到过去改变,只能与生命和解,前行。

上海金山区枫叶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