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上海赫贤学校 编辑:佚名
很多人都认为,一旦考入名校就能万事大吉,走上人生巅峰。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在我选择老师这份职业时,许多亲朋好友都向我投来惊讶的眼光,似乎我将打破他们对“名校毕业生”的传统概念。但是,他们是否知道,要成为一位好老师,就连从牛津毕业,也还不够呢?
上海赫德双语学校老师
成为老师,或许可以从我的家庭背景说起。
我在小学老师外婆的抚育中种下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又在德语老师父亲的熏陶下开启对语言的探索,最终在大学的心理学学习中燃起了对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热情,而最能够将理论落实到实践的方式,便是成为一位老师。因此,从牛津大学的儿童发展与教育硕士项目毕业后,我来到赫德任职中学部的英语老师,同时也是六年级的班主任。
之所以选择赫德,是因为这里的孩子让我看到了自己曾经走过的路,那条在中国传统和外国文化的碰撞下曲折却又丰富多彩的路。
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孩子们的一座灯塔,在黑夜时以些许光亮陪伴着他们,带给他们一些温暖,一些鼓励,引导他们走出迷茫。
在赫德开始我的教师生涯后,我发现一个好老师除了需要具备“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传授知识”等技能,还需展开多方面的思考:个体学生有哪些需求?他们有哪些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如何在课堂中兼顾所有学生的需求?……这么思考下去,真的是永无止境的——真正去教育学生,仅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是不够的,还要留意他们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一个好老师一定是身兼数职的:她不仅是学生的学科导师,还是调解学生之间矛盾的心理辅导员,更是帮助他们树立正向道德价值观的个人榜样。而这些技能都需要通过与学生相处和沟通,一点一滴积累起来,才能掌握得越来越好。
在赫德任教的这一年,我感到自己与孩子们共同成长,一起变成更好的自己——有些孩子对英语学习燃起兴趣,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展现出飞速的进步,最终在年度英语拼写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些孩子对身体健康引起更多重视,在与我的约定下坚持每隔一天午休时在小操场跑步,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有些孩子开始认真探索自己未来的目标,会来问我有哪些书籍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各个行业:飞行员、历史研究员、经济学家……我非常乐意引导他们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也同时在他们身上看到许多以前不曾想到的可能性;这是多么令人感到热忱又充满希望啊!
在这次高中面试中,我也看到了许多胸怀大志的孩子们:有些想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帮助人类和社会与各色病魔抗争、有些想成为历史教授,让未来的学子了解我们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曾经的过失并从中学习、有些像我一样,想成为教师,尽力帮助更多的孩子去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
这些颇有意味的理想让我感到十分感动。当我问到他们希望赫德的老师如何帮助他们去达到这些目标时,很多孩子都告诉我,他们希望老师能在这两点上向他们伸出援手:1)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学术方面;2)拓宽他们的视野,以便他们在出国后的路上走得顺利长远。
我非常理解这些孩子们的需求,因为我也曾经历过这个阶段。 虽然我从小在国际学校接受英语全科教育,但在高中之前我也曾对自己的英语感到不自信;国际学校并不会系统性地教词汇语法等英语基础知识,因此我总认为自己的词汇量不足,在看较深的英语书籍时也会被高深莫测的难词难句耍得头昏眼花。高一转学到上海美国学校时,看着同学们畅通无阻地阅读六百多页的英文书,而我读两三百页的小说都要花两个星期,我突然感到自己和同学的差距很大,必须要做出改变。 于是,高一暑假时,我从图书馆借了几本英文书,*括Joseph Heller的Catch-22和Khaled Hosseini的The Kite Runner. 每次读书,我都会准备一本笔记本,把所有不认得的单词都记在上面,每看完一章后查字典把英文语义写下来,再重新把那章看一遍。同时,我也坚持记英文日记,并把生词用在日记里。这么下来一个暑假,我的词汇量提升了不少,使我在应对高二的IB English Literature Higher Level时更得心应手了。我相信,如果同学们能坚持去提升英语,一定也能取得丰厚的成果。
当然,赫德的课程也在学术英语方面颇有钻研;我目前教的Cross-Curricular English Learning (CCEL;跨学科英语学习) 便是从一篇阅读出发,从而涵盖词汇、语法和写作技巧的一门课程。
以我的学生为例,我看到一些一开始英语较薄弱的同学在一次又一次的探讨和练习中越来越有自信,现在已经非常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并能针对我们学过的课文写出很有逻辑条理的英文学术性反思和批判性文章。这些课程能够有效地帮助同学们更熟练地用英语去探讨各个领域的学术性话题,拓宽他们对各个学科的认知,从而做好未来出国的准备。
除了课程之外,我们还为学生准备了多种类型的英语竞赛来帮助他们在多种环境中锻炼英语运用。这些*括校内的英语拼写比赛、辩论赛、TED 讲座大赛,还有一系列校外的英语竞赛。在这些竞赛中,同学们不禁能够**自信地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还能提前适应国外学校中的一些社交活动。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我在英国留学时参加的很多社交活动,如模拟联合国社团和牛津的MCR学生会,都鲜少能见亚洲人面孔;大部分时候,我是唯一的亚洲人。
我时常思考,为什么中国人不怎么参加这些活动?
或许是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情况,所以不够自信,不仅在英语的表达上,还有在活动的形式上。所以,我们英语团队想通过这些竞赛作为契机,让学生先不再害怕用英语与别人交流,然后可以渐渐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告诉老师他们想参加哪些感兴趣的竞赛,或是自己创建一些相关的社团。我们会作为他们的抓手,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辉。
刚开始教师这份职业时,我感到在牛津学到的书面知识虽然很有帮助,但不足以应对课堂中所有的突发情况。在赫德积累了一年的经验后,我对好老师的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朝这个方向更近了一步;这里温馨又欢快的氛围也深深地打动了我。听着孩子们课上的长谈阔论,课间的欢声笑语,我自己心中仿佛也有一股力量油然而生,让我能充满活力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上海赫贤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