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上海金山区枫叶学校 编辑:佚名
4月23日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诞辰和逝世的日子。1995年,每年的4月23日又被正式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名“世界读书日”。于是,戏剧与阅读以这样的方式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有了隆重的交集。世界读书日的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那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承载着三届学生期待与梦想,成立至今已经拥有七年历史的上海枫叶国际学校光影阅读社准备了一份怎样的礼物呢?从三月的“性别”主题阅读与讨论,到四月的“沉浸式”话剧排练体验,阅读与戏剧就这样在我们的方寸空间里交汇成一份特殊的礼物!
三月光影
在三月中下旬的社团活动中,我们社团通过投票选择了“性别”和“读书月”作为三月和四月的社团活动主题。由此,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阅读与讨论活动。“同意!强烈同意!反对!强烈反对!”我们首先用一场“小游戏”为自己发声!独特的“游戏”设计激发了每个人的强烈的表达欲望,活动过程中甚至时而会穿插一场“小型辩论赛”。每个同学都充分地结合自己的阅读与生活经验去阐述自己的想法,乐在其中。这场活动也巧妙地引出了我们本月的活动主题——“性别”。
正如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女士所说:“当人把自己从角色扮演中解放出来的时候,马上就会成为自由人。她可以不再纠结于自己的相貌、身材、年龄、性别,可以毫无压力地自由自在自信地活着。”围绕该主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相关主题的分享和阅读讨论活动。
伴随社团“性别”主题系列活动紧锣密鼓的推进,高二年级语文课程“戏中人”板块中的莎翁经典戏剧的阅读以及围绕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设计的“听见她说”专题也进入了尾声,“戏中人”主题戏剧展演也顺利落下帷幕。课程内的经典剧本研读、课堂戏剧展演以及课外社团中的主题讨论都为接下来的“世界读书日”献礼之成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月“记念”
在属于光影阅读社的四月记忆中,最值得“记念”当属围绕三月份阅读讨论主题“性别”完成的社团即兴话剧体验。这场“沉浸式”话剧的框架来自社团核心组成员朱江同学改编自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的一场“戏中戏”《阮克!阮克!》,辅之以社长于诗景同学改编的莎翁戏剧《仲夏夜之梦》中的经典片段。两部作品中都涉及的女性角色命运及相关社会问题的探讨成为阅读讨论与戏剧改编之间的重要交集。
在两位同学与指导教师的数次交流碰撞之后,社团的初次“沉浸式”话剧在三月最后一天的社团活动中正式拉开了序幕。我们体验的剧情从现实里的社团,到中世纪瑞典森林里的仲夏夜之梦,再到19世纪挪威街头的娜拉与林丹太太的相遇,最终再回到现实的社团之中。其中每一位角色塑造及相关台词都是由社团的成员即兴完成。这扇由阅读打开的神秘世界大门,给每一位参与者都带来了绝妙的体验。
在**次即兴话剧体验结束之后,社团成员在朱江和于诗景的组织下,大家决定以这场即兴话剧的剧本为依托,以光影阅读社的名义报名海枫第七届汉语戏剧节。于是,光影剧组正式成立,由于诗景同学担任导演,朱江同学担任编剧,演员和剧务均由光影阅读社成员担任。
就这样,一场属于社团的光影记忆即将被搬上戏剧节的舞台。这便关于《一场彩排》之诞生的故事,一个社团,两场闹剧。戏里,戏外。演员亦是作者,戏剧从未谢幕。
接下来,剧组成员们所接受的考验则来自于一次次的剧本整合和反复排练。由于这场体验感的即兴话剧稳定性较弱,为了避免作品被搬上戏剧节的舞台出现“演出事故”,一次次的剧本台词整理和删改,一次次的排练和打磨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位剧组成员都在紧张与期待中全身心的投入与付出。
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中,四月底的“世界读书日”悄然而至。阅读和戏剧在这个日子的交汇成光影剧组的《一场好戏》,而这也是我们作为文学社团所能献给“世界读书日”的比较不错礼物!阅读为我们提供认识自我和探索世界的途径,而戏剧则为我们提供了独特而有力的发声方式。
对于这场源自“彩排”又终于“彩排”的作品,你会有怎样的期待?无论如何,我们每一位参与者都会尽情地去享受这场彩排,享受这段属于你我的光影的记忆。在这场戏里,或许你会看到那些在我们指尖流走的时光!
上海金山区枫叶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