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南京金地未来学校美术教师陈老师专访

来源: 南京金地未来学校      编辑:佚名

和大部分孩子一样,南京金地未来学校美术教师陈老师,在一年级和美术结缘,这一画就是二十年。在所热爱的事情上,有的人坚持了一年、十年,有的人把自己的热爱践行在教育过程中,让美育在学校里赓续绵延。

曾经专业课**毕业的陈老师,将自己对美术的自信带给了学生们。过去的一学年,陈老师带领了全校超半数的中小学生,接触大大小小的美术、书法、摄影等比赛,从班级到校级,区级到全国,甚至冲刺国际。

她说:“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有美术天赋,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并积极展示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趣。”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中西方美学的交融与创新

眉如远山含黛,眼眸宛若星辰。陈老师举手投足间都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气韵”。只一眼,都会不约而同以为,她必然常期行走于水墨之间。然而,陈老师却在西方传统油画中浸润多年。

南京金地未来学校美术教师.jpg

在她身上,我们很好地看到了中西方美学的交融,正如陈老师的油画作品,厚重明艳的色块下,充满了水墨画般的空间感和想象的张力。自然而然的,她把这一点“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的美学交融特质带进了自己的课堂。

“近年来,我们常常听到‘美术与国际接轨’、‘中国美术转型’这类新名词,但我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作为老师,打破同质化的创新与融合是必备素养。”

美术教学中,陈老师在传统与现代美术间进行了诸多尝试,她将创意画,金粉画、版画、剪纸带入课堂,带领学生对文字、数字、工程式进行设计,家里不用积木,可以组装成立体画,也曾带着同学们做融合作品展,将中国传统剪纸与西方的石膏像、丝网印刷进行融合创作。

“现在孩子对美的认知度比我们以前高太多了,他们不喜欢机械的模仿,前几天就有小朋友拉着我说,幼儿园老师总是让模仿这、模仿那,自己很不喜欢。”

具有变革性的发现和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融合之际。陈老师表示:“我很期待能在新学期,进行音体美的学科融合实践,在艺术美、体魄美、音律美等层面,全面激发学生对美的理解与感受。”

以美引善,以美启真

双减政策下,让美育推陈出新

“做一束照进孩子生命里的阳光,将他们幼小的心灵唤醒。”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什么时候,陈老师的手边或者膀弯里总有一个孩子。当一群学生涌上来时展示作品时,她会自然而然地搂住暂时无法顾及的学生,**Ta在自己的可触及的范围。

除了美术老师,在过去的教师生涯中,陈老师长期兼管德育,她说:“两年前,一个别人眼中的‘熊孩子’,某天异常安静,我简单问了一句,是不是不舒服?孩子突然哇地哭了,当我把他紧紧的抱在怀里时,我意识到:教书育人者,育人得需先愈心。”

因此,陈老师常常站在德育**者的角度观察、教育、陪伴孩子,她说:“我希望美能对孩子品德、个性起陶冶作用,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

“其实家长对素质教育还是不如对语数外重视,所以课后交流是我重要的“作业”之一,同时,我也鼓励父母和孩子和一起体验比赛的过程,在有目标的创作中享受过程之美。”

陈老师认为,双减政策下,素质教育不等于琴棋书画全都会,而是要让学生不能停止对自己的想象力。

她以学校开设的“壁画、艺术与设计社团、水彩风景画、音乐剧表演、乐器演奏、尊巴、英语戏剧课、合唱”等艺术类社团为例,“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我们要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丰富且可选择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轨道。”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在南京金地未来学校,还有更多像陈老师这样坚持热爱、相信美好的教育**者,也正是有了他们的携爱前行,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每一天都生活在自己的热爱里。

南京金地未来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