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上海金山区枫叶学校 编辑:佚名
上海枫叶国际学校带你了解:中学生会看政治、哲学类书籍吗?
政治制度与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形影不离,而哲学揭示着所有事物的一般规律。今天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对书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功利化,例如应付考试,应付老师,应付作业等。而青少年对于阅读书籍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比如,小说类,漫画类,散文类等。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调查项目为关于中学生政治类、哲学类书籍阅读情况的调查,调查人数为90人,调查有效问卷为85份,年龄段在16~18岁,其中男性中学生占39%,女性中学生占61%。
能经历历史长流的才能叫真理
什么样的书籍才能经历历史长流而经久不衰?在历史的演变中,有两种种类的书籍一直伴随着历史,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被认为政治类、哲学类书籍阅读情况的调查能一直伴着历史流传下来的原因如下:
根据调查显示,主要特征支持政治类,哲学类的书籍能随着历史进步的主要原因有三点:1.确实较准确的揭示了一切事物的根本定律;2.较符合当代的时代潮流;3.符合一定国家的国情,文化;4.有领导将其发扬光;5.商业*装;6.人文情怀强烈;7.娱乐宣传。
本次调查列出了一部分中外政治类,哲学类的书籍,且调查者中不少人阅读多。如:哲学类:《人生的智慧》,《苏菲的世界》,《道德经》,《精神的故乡》,政治类:《论自由》,《我也有一个梦想》,《理想国》,《无政治,国家与乌托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列举的较为了解的哲学类书籍中,《道德经》72.2%,《苏菲的世界》占40.7%,《精神的故乡》占10.3%,《人生的智慧》占1.3%;而政治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43.6%,《我也有一个梦想》占21.7%,《理想国》占12.1%,《无政治,国家与乌托邦》占3.7%,《论自由》占3.1%。
经调查,8成的中学生对无论是政治类,哲学类的书籍都有所耳闻,有些是上课时老师曾经提到,也有部分是选课所需。4成的中学生对于其中一到两本书籍有所阅读或家中有存书。其中,中学生对政治类与哲学类书籍的商业*装与娱乐形式的宣传上并不认同,他们都表示,作为政治类与哲学类的书籍不应该过多的*装,毕竟这两类书籍是较为严肃的话题,并且这两类书籍不仅是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也是了解时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好途径,其中有深刻的内涵,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吸引中学生阅读的原因
政治类,哲学类的书籍中*含着政治家,哲学家对旧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看法,无论是支持还是反驳,都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读者。而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阅读政治类月哲学类的书籍是他们迈向社会前很好的选择。此次调查中也90位中学生也选出了自己阅读政治类,哲学类书籍的原因。
调查中列举了:1.情节生动;2.生活哲理;3.文学语言;4.人物命运;5.历史背景;6.自我提高;7.老师要求;8.叙事方式;9.学科需要;10.其他。
调查显示,30.2%的中学生选择的原因为自我提高,其次是学科需要与老师要求。大多数中学生阅读政治类与哲学类的书籍是认为自己目前需要一定的阅读积累经验,而政治书与哲学书中有大量深刻的道理,阅读可为其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准备。而选择学科需要与老师要求的中学生也不少,毕竟为在校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无法有太多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而寒暑假期间,大部分老师会为中学生布置阅读书籍的任务,而选择政治类与哲学类的书籍代替散文等书籍,完成作业;也有部分学生由于选课选课需要所以必须阅读有关政治类月哲学类的书籍。
当代中学生接触政治类与哲学类的书籍的原因集中于课堂与课后作业,他们对于书籍产生好奇也源自课堂,在如今这个现代化,数字化的网络时代,新闻实时滚动,国内外事件随时可知。不少中学生对于当今热点新闻很好奇,从而经过老师的讲解,他们会对国家的政治或文学发展感兴趣,从而阅读那个国家有影响力,著名的政治类书籍或者哲学类书籍;虽然有部分中学生坦言,他们是为了作业而去读的,但是通过阅读发现对自己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对当代事件的看法都有所改变,从而产生继续阅读地兴趣。
虽然因为作业或老师的话而拿起手中的政治书或是哲学书,但在阅读地过程中,发现自我修养有所提高,看法观点不在狭义,这也是自我提高这个选项高居榜首的原因。
争议颇多的政治与哲学
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不同的政治体系与文学修养。中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而西方国家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不同的政治制度造就了不同的政治书籍,同理,哲学类书籍因国家或是个人看法而有所不同。先不论读者,就连不同的作者也会反驳不同的看法即使在一个国家。
本次调查中,我也选取了一些争议点作为选项,如:1.中国与国外的哲学是一样的;2.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体系;3.社会主义道路对国家发展有好处;4.国外应该学习中国的儒家思想;5.各有各的好处。如下:
根据调查,大多数中学生选择了各有各的好处。无论是政治也好,还是哲学也好,他们都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与现状,不同的国家发展也不同,无法决定谁好或是谁应该学习谁的。
就拿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作对比,中国哲学以道德为起点,决定了它有非理性的定位,而西方哲学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决定了它有理性的定位。中国的哲学思想主流多为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最初创立的时候目的是治国安邦,但带后期有了太多的政治色彩,从而导致变成了实践派。而西方的思想常常与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他们的思想天马行空,想法极端,更趋向与乌托邦,而他们的思想家不是领导者,他们认为只有极端才是哲学。
本次调查从三个方面调查了中学生对政治类、哲学类书籍阅读情况的调查,一是从政治类,哲学类书籍能长久留存的原因;二是从吸引读者阅读地兴趣;三是从政治与哲学类书籍存在争议点,了解了现当代中学生对政治类,哲学类书籍的看法与阅读,了解情况。总体而言,无论出发点是什么,中学生对政治类,哲学类书籍还是有所涉猎的,调查中6成中学生对政治类与哲学类书籍有兴趣,并且愿意作为课外读物进行深入阅读。而不少调查者也表示,学校老师也开始重视中学生对政治类,哲学类书籍阅读情况,布置作业虽然会让学生有所反感,但也因为此,学生多少也能对政治类书籍与哲学类书籍有所了解。总而言之,政治类与哲学类书籍对当代中学生起着不小的影响,为他们日后踏入社会有不小的帮助。
上海金山区枫叶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