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南京金地未来学校:在科学家身边成长,我们上“研”天文,下“攻”病毒

来源: 南京金地未来学校      编辑:佚名

“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近期,为响应全国科普日的号召,南京金地未来学校携手中科院南京分院展开了走近科学的社会实践和科普活动。

周六,学校的小学生们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樊莉平老师、周团辉博士带领下,进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观太阳黑子,探天文奥秘;从浩瀚的苍穹而下,中科院南京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常小艳老师,带着极其微小的“病毒”前世今生,走进了南京金地未来学校,在未来剧场,向部分高年级的同学们徐徐揭晓了病毒的真实面目。

科普活动

仰望星空,做追星星的人

“牛郎星和织女星距离其实很远,如果牛郎想打一个给织女,要等32年才能接通。”

“在古代,人们对天空既有敬畏也有恐惧,所以有个成语叫杞人忧天,你们面前的这个浑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而简仪就类似于手表,是不是和你们手表上的时间不一致?但这才是南京当地的真实时间。”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立竿见影吧,古老的圭表就是利用了立竿见影的原理,可以来测定回归年和二十四节气,你们想一想,表影最长的那天是什么日子呢?”

科普活动

在紫金山天文台这座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里,南京金地未来学校的同学们跟随樊莉平老师,逐渐拨开历史的尘沙。

面对90年前整个远东**的望远镜——60cm反射式望远镜、精美华丽的浑仪、庞大宏伟的简仪以及氤氲着厚重文化气息的圭表,我们一起聆听这些历经风雨却不锈蚀的古老仪器,从历史深处发出的回声。

“给太阳点‘黑痣’咯!”参观天文仪器、组装日晷、亲手绘制太阳黑子图像 …… 随着孩子们的欢呼声传来,我们跟随周团辉博士,来到了太阳黑子观测室。

周博士一边讲解太阳黑子的诞生原理及影响,一边指导同学们给太阳黑子画像,拿着自己亲手绘制的太阳黑子图像,这群小小“科研家”们异常兴奋,仿佛真的化身成了一名科技**者。

在生动有趣的科普同时,同学们也**次认识了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张钰哲先生。

科普活动

黑白的记录片影像,讲述着天文奠基人“捕星”的璀璨一生,同学们似懂非懂的脸上,装满了好奇与惊叹。

很多年后,他们会懂得,赴九天,问苍穹,人类从茫茫宇宙的沧海一粟,到“行走”于地球海平面100千米高度的“卡门线”之外,这之中凝结了多少知名天文学者、科研**者的智慧与生命,又承载了多少英雄航天员的无畏与坚守。

紫金山天文台海拔267米,我们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选择了步行登山,循着天文路一路向上,走过的不只是一道道山路,更像是踏着中国天文文化发展的足迹。当汗水从孩子的额间划过,我们看到,一种登山的坚持,一种追逐星星的虔诚。于是,隐约中似乎读懂了传承与信仰的意义。

防疫科普,小颗粒大健康

做科研者得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周一上午的病毒知识科普中,同学们在常小艳老师的指引下,对这个地球上的原始“居民”有了初步的了解。

原来,流行性感冒、麻疹、水都、风疹、腮腺炎、肺结核等疾病都是这个必须依附宿主的小小“寄生虫”在作祟。

科普活动

常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不仅要了解病毒,更要知道怎么样“消灭”病毒。作为大自然以”极简主义”设计的生物体之一,病毒可以被乙醇(酒精)、高温、紫外、电离辐射等方式破坏活性。

而当同学们看到疯牛病的“朊病毒”这个来历成谜,杀伤力极高,高温烹煮也没办法消灭的例外时,立刻紧张起来,直呼“不得了”。

与此同时,常老师也通过科学的讲解,打消了同学们对病毒的过分恐惧。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细菌病毒,但人类并非毫无反抗之力。

常老师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展示了人类机体中强大的免疫保护系统,正是他们坚持不懈地抵抗,帮助我们抵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细菌病毒大军入侵。

同学们突然间懂得,对自己全心全意的不只有亲人老师朋友,更有体内无数的细胞在为自己负重前行。因此,作为身体的主人,我们更要加强锻炼,均衡营养,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自觉遵守防疫规定,通过科学的方式,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科普的意义是什么?

在南京金地未来学校,我们不仅要通过常态化的中科院科学课程,让孩子们对科学逐步形成足够的认识与关注,更要通过突破书本的科普,让科学走进生活,培养金地学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日常万物,养成一种的科学态度与习惯。

一法通万法明,我们希望可以在孩子心中种下一粒科学的种子,让科学之光突破梦想照进现实,成为孩子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一种信仰。

南京金地未来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